搜尋此網誌

2012年1月8日 星期日

「而」、「為」、「如」、「所以」的用法及成語「馬齒徒長」、「齒若編貝」、拊膺切齒

(出自100年初等一般行政)
1 下列選項中的「而」字,釋義正確的是: 答案(A)
(A)學「而」時習之,不亦說乎──並且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B)士「而」懷居,不足以為士矣──又
(C)惑「而」不從師,其為惑也,終不解矣──就 (D)人「而」如此,則禍敗亂亡,亦無所不至──與

(A)如下述並且。  (B)(D)如、若。  (C) 、但是、卻。表轉折之意。

參考資料:「而」之用法注釋

1.   部首 而 部首外筆畫 0 總筆畫 6
 注音一式 ㄦˊ
 漢語拼音  r 注音二式  r
兩頰上的毛。說文解字:「,須也。」周禮˙冬官考工記˙梓人:「必深其爪,出其目,作其鱗之。」
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你。詩經˙大雅˙桑柔:「嗟爾朋友,予豈不知作!」左傳˙定公十四年:「夫差!忘越王之殺父乎?」
我。戰國策˙趙策一:「豫讓拔劍三躍,呼天擊之曰:『可以報知伯矣。』」史記˙卷八十六˙刺客傳˙聶政傳:「前日所以不許仲子者,徒以親在,今不幸母以天終,仲子所欲報仇者為誰?請得從事焉!」
至、到。如:「自南北」、「自壯老」。
能、可以。戰國策˙齊策六:「齊多知解此環不?」淮南子˙原道:「行柔剛,用弱強。」
之、的。論語˙憲問:「君子恥其言過其行。」淮南子˙人間:「虞之與虢,相恃勢也。」
以。如:「從今後」、「自此下」。易經˙繫辭上:「是故形上者謂之道,形下者謂之器。」孟子˙盡心下:「由孔子來,至於今百有餘歲。」
才、始。表時間。公羊傳˙宣公十五年:「嘻!甚矣憊!雖然,吾今取此然後歸爾。」
猶。論語˙陽貨:「年四十見惡焉,其終也已。」孟子˙告子下:「舜其至孝矣,五十慕。」
和、與。論語˙雍也:「不有祝鮀之佞,有宋朝之美,難乎免於今之世矣。」左傳˙昭公二十五年:「哀樂樂哀,皆喪心也。」
並且。書經˙皋陶謨:「知人則哲,能官人,安民則惠,黎民懷之。能哲惠,何憂乎驩兜?」論語˙學:「學時習之,不亦說乎?」
則、就。易經˙繫辭下:「君子見幾作,不俟終日。」左傳˙襄公十八年:「諸侯方睦於晉,臣請嘗之。若可,君繼之。」
如、若。論語˙為政:「人無信,不知其可也。」
、所以。左傳˙成公八年:「謂汶陽之田,敝邑之舊也,用師於齊,使歸諸敝邑。」漢˙劉向˙說苑˙卷十九˙脩文:「情動於中,形於聲。」
、但是、卻。表轉折之意。論語˙學:「其為人也孝弟,好犯上者鮮矣。」孟子˙離婁下:「問其與飲食者,盡富貴也,未嘗有顯者來。」
尚且。莊子˙天道:「夫天地至神,有尊卑先後之序,況之道乎?」淮南子˙人間:「夫一麑不忍,又何況於人乎?」
用於句末,相當於「兮」、「罷了」。詩經˙齊風˙著:「俟我於著乎,充耳以素乎,尚之以瓊華乎!」論語˙微子:「已!今之從政者殆!」
用於句首,相當於「豈」、「難道」。論語˙顏淵:「為仁由己,由人乎哉?」左傳˙昭公十三年:「諸侯事晉,未敢攜貳,況衛在君之宇下,敢有異志?」
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,無義。左傳˙文公十七年:「鋌走險,何能擇?」




2 下列各句「為」字的意思,與「天下為公」的「為」字相同的選項是: 答案(C)
(A)「為」山九仞,功虧一簣           (B)不「為」酒困,何有於我哉
(C)何鄉「為」樂土,安敢尚盤桓   (D)復「為」羽聲忼慨,士皆瞋目

(本題讀音皆ㄨㄟˊ)   天下「為」公:
(A) 建立、設置。   (B) 被。  (C)  是。     (D) 變成。

1.   部首 火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9
 注音一式  ㄨㄟˊ
 漢語拼音  w i 注音二式  w i
創制。周禮˙春官˙典同:「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,以辨天地四方陰陽之聲,以樂器。」
行、作。如:「善最樂」、「事在人」。
治理。論語˙政:「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,而眾星共之。」商君書˙農戰:「善國者,倉廩雖滿,不偷於農。」
建立、設置。商君書˙君臣:「民眾而姦邪生,故立法制,度量以禁之。」唐˙柳宗元˙封建論:「秦有天下,裂都會而之郡邑,廢侯衛而之守宰。」
擔任。論語˙雍也:「子游武城宰,子曰:『女得人焉耳乎!』」
變成。如:「指鹿馬」。詩經˙小雅˙十月之交:「高岸谷,深谷陵。」史記˙卷五十九˙五宗世家:「王服所犯,遂自殺。國除,地入于漢,廣陵郡。」
是。如:「失敗成功之母」、「十寸一尺」。論語˙微子:「長沮曰:『夫執輿者誰?』子路曰:『孔丘。』唐˙杜甫˙垂老別詩:「何鄉樂土,安敢尚盤桓?」
使。易經˙井卦˙象曰:「井渫不食,我心惻。」左傳˙昭公二十年:「今君疾病,諸侯憂,是祝史之罪也。」
被。論語˙子罕:「出則事公卿,入則事父兄,喪事不敢不勉,不酒困,何有於我哉?」唐˙杜甫˙有懷台州鄭十八司戶詩:「從來禦魑魅,多才名誤。」
與、同。論語˙衛靈公:「道不同不相謀。」
則。論語˙陽貨:「君子有勇而無義亂,小人有勇而無義盜。」史記˙卷一一八˙淮南王傳:「今暴摧折之,臣恐卒逢霧露病死,陛下有殺弟之名,奈何?」
若﹑如果。韓非子˙內儲說下:「王甚喜人之掩口也,近王,必掩口。」史記˙卷三十八˙宋微子世家:「今誠得治國,國治身死不恨。死,終不得治,不如去。」
抑、或。文選˙王融˙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詩五首之三:「豈薪槱之道未弘,網羅之目尚簡?」
用於句中的賓語倒裝。孟子˙告子上:「使奕秋誨二人奕,其一人專心致志,惟奕秋之聽。」荀子˙禮論:「故人苟生之見,若者必死;苟利之見,若者必害。」
用於句末,表示疑問﹑反詰的意思。論語˙顏淵:「君子質而已矣,何以文?」楚辭˙屈原˙漁父:「何故深思高舉,自令放?」
用於句末,表示感嘆的意思。莊子˙逍遙遊:「歸休乎君,予所用天下!」
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,無義。如:「大高興」、「甚重要」。
姓。如漢代有昆。

2.   部首 火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9
 注音一式  ㄨㄟˋ
 漢語拼音  w i 注音二式  w i
因,表示原因。如:「何不去?」、「什麼你不贊成?」荀子˙天論:「天行有常,不堯存,不桀亡。」
替、給。如:「民服務」、「國增光」。孟子˙離婁上:「叢敺爵者,鸇也;湯﹑武敺民者,桀與紂也。」唐˙杜甫˙客至詩:「花徑不曾緣客掃,蓬門今始君開。」
對、向。晉˙陶淵明˙桃花源記:「此中人語云,不足外人道也。」唐˙韓愈˙答李翊書:「不可不生言之,生所謂立言者是也。」
了,表示行動的目的。如:「正義而戰」。唐˙秦韜玉˙貧女詩:「最恨年年壓金線,他人作嫁衣裳。」
幫助。詩經˙大雅˙鳧鷖:「公尸燕飲,福祿來。」韓非子˙二柄:「越官則死,不當則罪,守業其官,所言者貞也,則群臣不得朋黨相矣。」
將。詩經.豳風.七月:「嗟我婦子,曰改歲,入此室處。」孟子.梁惠王下:「克告於君,君來見也。」

3   下列文句中,「如」字作「動詞」用的選項是: 答案(A)
(A)齊使者「如」梁 
(B)見利「如」前,乘便而起 
(C)方六七十,「如」五六十,求也為之,比及三年,可使足民 
(D)富而可求也,雖執鞭之士,吾亦為之;「如」不可求,從吾所好 

(A)往﹑至。(B)      (C)  或者。   (D) 假若。


1.   部首 女 部首外筆畫 3 總筆畫 6
 注音一式 ㄖㄨˊ
 漢語拼音 r  注音二式 r 
順從﹑依照。:「約」﹑「命」。左傳˙宣公十二年:「有律以己也。」杜預˙注:「,從也。」
同﹑好像。:「愛人己」﹑「數十年一日」。唐˙白居易˙琵琶行:「大絃嘈嘈急雨,小絃切切私語。」
往﹑至。:「廁」。左傳˙隱公五年:「公將棠觀魚者。」
及﹑比得上。:「遠親不近鄰」。史記˙卷七˙項羽本紀:「夫被堅執銳,義不公;坐而運策,公不義。」
表示舉例。:「例」、「譬」。
於,表示比較。呂氏春秋˙仲秋紀˙愛士:「人之困窮,甚饑寒。」
假若。論語˙述而:「不可求,從吾所好。」鏡花緣˙第四回:「姑且施恩,再限兩個時辰。再無花,就怨不得朕了。」
或者。論語˙先進:「安見方六七十,五六十,而非邦也者。」
形容詞詞尾。相當於「然」,表情形或狀況。:「突其來」。論語˙述而:「子之燕居,申申也,夭夭也。」
姓。三國時魏國有淳。

5   諸葛亮〈出師表〉:「親賢臣,遠小人,此先漢所以興隆也。」句中「所以」之意,與下列何者最為接近? 答案(C)
(A)師者,「所以」傳道,受業,解惑也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B)愚聞明鏡「所以」照形,往事所以知今 
(C)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,此士之「所以」不至也  (D)視其「所以」,觀其所由,察其所安,人焉廋哉 

題目即下述何以、為何。
(A)用此、用來。  (B)用此、用來。   (C) 何以、為何。 (D)  原故、理由。

6. 所以
 注音一式 ㄙㄨㄛˇ |ˇ
 漢語拼音 su  y  注音二式 su  y 
 相似詞  是以、因此、因而 相反詞 
因此、因而。常與「因為」連用,表示因果關係。荀子˙哀公:「君不此問,而問舜冠,所以不對。」老殘遊記˙第二回:「因為人太多,所以說的甚麼話都聽不清楚。」
用此、用來。莊子˙天地:「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,故辭。」
何以、為何。文選˙諸葛亮˙出師表:「親賢臣,遠小人,此先漢所以興隆也,親小人,遠賢士,此後漢所以傾頹也。」五代史平話˙周史˙卷下:「若以精兵控守,則契丹無長驅之患,強藩絕借援之謀,一舉兩得,此臣所以拳拳於胡盧河之請也。」
原故、理由。史記˙卷一三○˙太史公自序:「春秋之中,弒君三十六,亡國五十二,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。察其所以,皆失其本已。」文明小史˙第二十三回:「鄧門上見他急得這樣,問其所以,才知道原故。」
6   「馬齒徒長」的「齒」,與年齡有關,下列詞語中的「齒」,也與年齡有關的選項是: 答案(A)
(A)齒德俱尊  (B)齒若編貝  (C)唇亡齒寒  (D)拊膺切齒 

1. 馬齒徒長
 注音一式 ㄇㄚˇ ㄔˇ ㄊㄨˊ ㄓㄤˇ
 漢語拼音 m  ch  t  zh n  注音二式 m  ch  t  j ng
 相似詞 碌碌無為﹑時光虛擲 相反詞 
自謙年歲徒增而毫無建樹。如:「虛度六十,馬齒徒長,事業一無所成。」亦作「馬齒徒增」。

(B)
1. 齒若編貝
 注音一式 ㄔˇ ㄖㄨㄛˋ ㄅ|ㄢ ㄅㄟˋ
 漢語拼音 ch  ru  bi n b i 注音二式 ch  ru  bi n b i
形容牙齒如編排的海貝般潔白整齊。漢書˙卷六十五˙東方朔傳:「臣朔年二十二,長九尺三寸,目若懸珠,齒若編貝。」亦作「齒如含貝」、「齒如齊貝」。
(D)
1. 拊膺
 注音一式 ㄈㄨˇ |ㄥ
 漢語拼音 f  y n  注音二式 f  y ng
捶胸。表示悲恨或哀痛。文選˙張華˙雜詩:「永思慮崇替,慨然獨撫膺。」唐˙李白˙蜀道難:「以手撫膺坐長嘆,問君西遊何時還。」


3.   部首 手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8
 注音一式 ㄈㄨˇ
 漢語拼音 f  注音二式 f 
撫摸。漢書˙卷三十五˙吳王劉濞傳:「獨悔,業已拜,因其背。」文選˙曹植˙雜詩六首之六:「劍西南望,思欲赴太山。」
拍打﹑輕擊。書經˙益稷:「予擊石石,百獸率舞。」左傳˙襄公二十五年:「公楹而歌。」
撫育。通「撫」。詩經˙小雅˙蓼莪:「母兮鞠我,我畜我。」
撫慰﹑撫恤。左傳˙宣公十二年:「王巡三軍,而勉之。」戰國策˙齊策四:「今君有區區之薛,不愛子其民。」
器物的把柄。禮記˙少儀:「刀卻,刃授穎,削授。」
古代一種打擊樂器,即搏。周禮˙春官˙大師:「帥瞽登歌,令奏擊。」

5. 切齒
 注音一式 ㄑ|ㄝˋ ㄔˇ
 漢語拼音 qi  ch  注音二式 chi  ch 
咬緊牙齒,牙齒相摩擦。形容十分痛恨。三國演義˙第五回:「今漢室無王,董卓專權,欺君害民,天下切齒。」紅樓夢˙第九十七回:「可知天下男子之心真真是冰寒雪冷,令人切齒的。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