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2年1月8日 星期日

陳陳相因、錦心繡口、朱輪華轂、刑辟、奕世、了了、踧踖

(出自100年初等一般行政)
8   下列文句,詞語使用完全正確的選項是: 答案(D)
(A)春節期間應打掃庭除,以免垃圾陳陳相因  (B)古代婦女織布的技術極佳,真是錦心繡口
(C)在動亂時代,我們要韜光養晦以露才揚己  (D)紈袴子弟是標準的繡花枕頭,中看不中用

(A)

1. 陳陳相因
 注音一式 ㄔㄣˊ ㄔㄣˊ ㄒ|ㄤ |ㄣ
 漢語拼音 ch n ch n xi n  y n 注音二式 ch n ch n shi ng y n
 相似詞 抱殘守缺、墨守成規、故步自封、因循守舊、因循沿襲 相反詞 標奇立異、標新立異、獨闢蹊徑、推陳出新、另創新格
原指京都倉庫的糧食逐年增加,致陳糧上再堆陳糧。史記˙卷三十˙平準書:「太倉之粟,陳陳相因,充溢露積於外,至腐敗不可食。」後比喻因襲舊例,而無革新進步


(B)

1. 錦心繡口
 注音一式 ㄐ|ㄣˇ ㄒ|ㄣ ㄒ|ㄡˋ ㄎㄡˇ
 漢語拼音 j n x n xi  k u 注音二式 j n sh n shi u k u
錦、繡,織錦刺繡,比喻美好。語本唐˙李白˙冬日于龍門送從弟京兆參軍令問之淮南覲省序:「兄心肝五臟皆錦繡耶?不然,何開口成文,揮翰霧散?」錦心繡口用以稱讚人文思巧妙,文辭優美。唐˙柳宗元˙乞巧文:「駢四儷六,錦心繡口。」鏡花緣˙第九十三回:「雖只數字,結束之妙,無過于此,若非錦心繡口,何能道出?」亦作「錦繡心腸」、「錦心繡腹」、「繡口錦心」。


(C)

1. 韜光養晦
 注音一式 ㄊㄠ ㄍㄨㄤ |ㄤˇ ㄏㄨㄟˋ
 漢語拼音 t o  u n  y n  hu  注音二式 t u gu ng y ng hu i
 相似詞 閉門不出、杜門不出、韜匱藏珠、韞 藏珠 相反詞 
比喻隱藏才能,不使外露。清˙鄭觀應˙盛世危言˙序:「自顧年老才庸,粗知易理,亦急擬獨善潛修,韜光養晦。」


(D)

1. 繡花枕頭
 注音一式 ㄒ|ㄡˋ ㄏㄨㄚ ㄓㄣˇ ˙ㄊㄡ
 漢語拼音 xi  hu  zh n tou 注音二式 shi u hu  j n tou
 相似詞 羊質虎皮 相反詞 
繡花的枕頭。比喻外表華美而無學識才能的人。清˙彭養鷗˙黑籍冤魂˙第六回:「頂冠束帶,居然官宦人家,誰敢說他是個繡花枕頭,外面繡得五色燦爛,裡面卻包著一包稻草?」



10  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:  答案(D)
(A)何以解憂,唯有杜康──「杜康」指丹藥
(B)朱輪華轂,擁旄萬里──「轂」指兵船
(C)紅顏棄軒冕,白首臥松雲──「軒冕」指金錢
(D)主人下馬客在船,舉酒欲飲無管絃──「管絃」指音樂

(B)

1. 朱輪華轂
 注音一式 ㄓㄨ ㄌㄨㄣˊ ㄏㄨㄚˊ ㄍㄨˇ
 漢語拼音 zh  l n hu     注音二式 j  lu n hu  g 
紅色的車輪,彩繪的車轂。指古代貴族高官所乘坐的車子。史記˙卷八十九˙張耳陳餘傳:「令范陽令乘朱輪華轂,使驅馳燕趙郊。」文選˙丘遲˙與陳伯之書:「朱輪華轂,擁旄萬里,何其壯也!」



15.   部首 車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7
 注音一式  ㄍㄨˇ
 漢語拼音     注音二式  g 
車輪中心的圓木。老子˙第十一章:「三十輻共一,當其無,有車之用。」楚辭˙屈原˙九歌˙國殤:「操吳戈兮被犀甲,車錯兮短兵接。」
借指。文選˙丘遲˙與陳伯之書:「朱輪華,擁旄萬里,何其壯也!」


(C)

1. 軒冕
 注音一式 ㄒㄩㄢ ㄇ|ㄢˇ
 漢語拼音 xu n mi n 注音二式 shiu n mi n
古代卿大夫的車服。古制大夫以上的官員才可以乘軒服冕。後借指官位爵祿或顯貴的人。後漢書˙卷五十二˙崔駰傳:「臨雍泮以恢儒,疏軒冕以崇賢。」初刻拍案驚奇˙卷二十八:「是白公脫屣塵埃,投棄軒冕,一種非凡光景,豈不是個謫仙人?」


11  「蚍蜉撼樹」,與下列何者意思最為相近? 答案(D)
(A)螳螂捕蟬  (B)井蛙觀天  (C)蜻蜓點水  (D)夸父逐日


 2. 蚍蜉撼大樹
 注音一式 ㄆ|ˊ ㄈㄨˊ ㄏㄢˋ ㄉㄚˋ ㄕㄨˋ
 漢語拼音 p  f  h n d  sh  注音二式 p  f  h n d  sh 
蚍蜉,大螞蟻。蚍蜉撼大樹指以大螞蟻的力量想去搖動大樹。比喻不自量力。唐˙韓愈˙調張籍詩:「蚍蜉撼大樹,可笑不自量。」亦作「蚍蜉撼樹」


(C)

1. 蜻蜓點水
 注音一式 ㄑ|ㄥ ㄊ|ㄥˊ ㄉ|ㄢˇ ㄕㄨㄟˇ
 漢語拼音 q n  t n  di n shu  注音二式 ch ng t ng di n shu i
比喻膚淺而不深入的接觸。如:「做學問若只是蜻蜓點水,則無法有更深入的見解。」


(D)

 2. 夸父逐日
 注音一式 ㄎㄨㄚ ㄈㄨˋ ㄓㄨˊ ㄖˋ
 漢語拼音 ku  f  zh  r  注音二式 ku  f  j   
上古神話故事。傳說夸父威猛好勝,乃與太陽追趕競走,總追不上,路上又累又渴,喝光了黃河、渭水仍然不夠,再往北邊大澤去找水喝,卻渴死在途中。他隨身的手杖棄置在地上,後來長出了一片桃林。典出山海經˙海外北經。後比喻不自量力或有雄心壯志但未竟大業。南朝宋˙釋僧愍˙戎華論折顧道士夷夏論:「若然者,君亦可即老子邪?便當五道群品,無非是佛,斯則是何言歟!真謂夸父逐日,必渴死者也。」



15  下列典籍依成書先後順序排列,正確的選項是: 答案(C)
(A)《詩經》、《莊子》、《論語》         (B)《孟子》、《詩經》、《水滸傳》
(C)《論語》、《史記》、《三國演義》  (D)《戰國策》、《資治通鑑》、《史記》

《詩經》最早:約成於西周初期;  最晚:春秋時期中葉
《莊子》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、揉雜、附益,至西漢大致成形
《資治通鑑》北宋司馬光

《論語》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
《孟子》約戰國時期
《水滸傳》元末明初
《史記》西漢
《三國演義》
《戰國策》漢劉向輯

28 顏之推《顏氏家訓.慕賢》:「凡有一言一行,取於人者,皆顯稱之。不可竊人之美,以為己力,雖輕賤者,必歸功焉。竊人之財,刑辟之所處;竊人之美,鬼神之所責。」關於這段文字,下列敘述完全正確的選項是: 答案(D)
(A)「雖輕賤者,必歸功焉」,是指小兵常立大功
(B)「刑辟」,是避免刑罰的意思。辟,同「避」,避免
(C)「凡有一言一行,取於人者,皆顯稱之」,強調必須表揚好人好事
(D)「竊人之美,以為己力」的行為,譬如搶先偷割別人所種的禾稼即屬之

(A)不可以竊取他人的美辭,當做自己的言論。「是地位輕賤,也一定要歸功於他。」


(B)
47. 刑
 注音一式 ㄒ|ㄥˊ ㄆ|ˋ
 漢語拼音 x n  p  注音二式 sh ng p 
刑法。左傳˙昭公六年:「昔先王議事以制,不為刑,懼民之有爭心也。」文選˙潘岳˙楊荊州誄:「庶獄明慎,刑端詳。」

25.   部首 辛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13
 注音一式  ㄆ|ˋ
 漢語拼音  p  注音二式  p 
法度、刑法。如:「大」。詩經˙大雅˙板:「民之多,無自立。」毛亨˙傳:「,法也。」漢˙桓寬˙鹽鐵論˙周秦:「故立法制,若臨萬仞之壑。」
荒遠幽隱的地方。戰國策˙秦策一:「今夫蜀,西之國,而戎狄之長也。」史記˙卷四十七˙孔子世家:「景公問孔子曰:『昔秦穆公國小處,其霸何也?』」
開拓。通「闢」。詩經˙大雅˙江漢:「式四方,徹我疆土。」孟子˙梁惠王上:「欲土地,朝秦楚,蒞中國而撫四夷也。」
排除、駁斥。通「闢」。如:「除」、「謠」、「邪說」。
比喻。通「譬」。荀子˙王霸:「是過者也,過猶不及也;之是猶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。」
捶胸。通「擗」。詩經˙邶風˙柏舟:「靜言思之,寤有摽。」
偏頗、偏私。管子˙任法:「卿相不得翦其私,群臣不得其所親愛。」
乖僻、偏邪。通「僻」。莊子˙秋水:「行殊乎俗,不多異。」禮記˙玉藻:「故君子在車,則聞鸞和之聲,行則鳴佩玉,是以非之心,無自入也。」

孔文舉年十歲,隨父到洛。時李元禮有盛名,為司隸校尉,詣門者皆儁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。文舉至門,謂吏曰:「我是李府君親。」既通,前坐。元禮問曰:「君與僕有何親?」對曰:「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(伯陽,即老子)有師資之尊,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。」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。太中大夫陳韙後至,人以其語語之。韙曰:「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!」文舉曰:「想君小時,必當了了!」韙大踧踖。(《世說新語.言語》) 
依上文回答第37題至第39題: 
37  下列「」中語詞的解釋,何者正確? 
(A)「中表」親戚:內外      (B)「先人」伯陽:父親 
(C)「奕世」為通好:當代   (D)小時「了了」:驕傲自大 

(A) 即表兄弟
 1. 中表
 注音一式 ㄓㄨㄥ ㄅ|ㄠˇ
 漢語拼音 zh n  bi o 注音二式 j ng bi u
(1)裡和外。抱朴子˙內篇˙黃白:「且夫作金,成則為真物,中表如一,百煉不減。」
(2)父親的姊妹之子為兄弟,母親的兄弟姊妹之子為兄弟,合稱為「中表」。後漢書˙卷七十˙鄭太傳:「又明公將帥,皆中表腹心,周旋日久,恩信淳著,忠誠可任,智謀可恃。」晉˙庾亮˙讓中書監表:「臣于陛下,后之兄也,姻婭之嫌,實與骨肉中表不同。」

(C)
1. 奕世
 注音一式 |ˋ ㄕˋ
 漢語拼音 y  sh  注音二式 y  sh 
累代。後漢書˙卷五十四˙楊秉傳:「臣奕世受恩,得備納言,又以薄學,充在講勸。」紅樓夢˙第五回:「吾家自國朝定鼎以來,功名奕世,富貴傳流。」或作「奕代」、「奕葉」。

12.   部首 大 部首外筆畫 6 總筆畫 9
 注音一式 |ˋ
 漢語拼音 y  注音二式 y 
大。說文解字:「,大也。」詩經˙大雅˙韓:「奕奕梁山,維禹甸之。」
美好的樣子。唐˙皮日休˙桃花賦:「或偞而作態,或窈窕而騁姿。」
積累的。後漢書˙卷七十四下˙袁紹傳:「宣世之德,履丕顯之祚。」晉˙陶淵明˙閑情賦˙序:「綴文之士,代繼作。」
嫻熟。詩經˙商頌˙那:「庸鼓有斁,萬舞有。」鄭玄˙箋:「其干舞又閑習。」
圍棋。通「弈」。論語˙陽貨:「不有博者乎?為之猶賢乎已。」唐˙韓愈˙畫記:「飲食服用之器,壺矢博之具。」

(D)
 5. 了了
 注音一式 ㄌ|ㄠˇ ㄌ|ㄠˇ
 漢語拼音 li o li o 注音二式 li u li u
 相似詞  明晰 相反詞 
聰明慧黠。南朝宋˙劉義慶˙世說新語˙言語:「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。」
明白、清楚。如:「不甚了了」。唐˙李白˙秋浦歌:「桃波一步地,了了語聲聞。」
清理。如:「了了虧空。」
語尾助詞。有非常之意。如:「白了了」。

38  文中「韙大踧踖」,是形容陳韙的反應: 
(A)感佩至極  (B)惱羞成怒  (C)喜不自勝  (D)侷促不安 

(D)
1. 踧踖
 注音一式 ㄘㄨˋ ㄐ|ˊ
 漢語拼音 c  j  注音二式 ts  j 
恭敬而不安的樣子。論語˙鄉黨:「君在,踧踖如也。」唐˙李朝威˙柳毅傳:「毅踧踖而受爵,飲訖,復以二觴奉二君。」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